网络开题创新路 专家把脉助科研——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云”在线开题
2020年初,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所创新思路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在防疫抗疫大背景下稳步推进全省教育科研积极开展,推动线上开题更加扎实、完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课题组“云”在线开题,受益匪浅。
一、“云”开题利于防疫
开展网络“云”开题,符合国家联防联控要求,在完成开题工作的同时能有效减少人员的流动和接触,最大程度上隔绝了病毒的传播。网络在线开题,专家组、课题组、组织方不必从各个市县聚集汇拢,有效减少了病毒流行期间的社会流动,贯彻执行了防疫要求。信息时代,线上开题成为削弱疫情对教育科研工作影响的较为关键的应对手段,同时也是改变开题方式的一种积极尝试。
二、“云”开题更加高效
线上开题,对专家而言将省掉来去交通花费的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对开题文本资料审阅,提出更优化的意见和建议;对开题者而言将省掉组织活动花费的时间,从而有更加充裕的准备时间和更加放松的场所选择。当开题者处于自己熟悉的场所空间时,能在心态上适度的放松以便更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回答专家提问时可以通过网络将开题准备的内容即刻呈现到专家面前,使得专家的提问与开题者的回答更聚焦,以便更好的完成答辩过程。在线上的答辩过程可以更好的一键记录下整个答辩过程的音频、视频资料,或者保存专家提供的评价文本资料,以便答辩后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深入思考学习,让每一位参与课题的人员都能准确领悟专家给予的开题反馈,更好地融入课题的后续开展之中。
例如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究”课题的开题指导,吴定初教授、岳刚德博士等专家除了在线对课题组进行悉心指导,还分别提供了500—3000字的书面指导意见,可操作性很强。课题组也针对各专家反馈的文字、音频资料等进行课题研讨会,花4个多小时展开激烈讨论,在独自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讨论领会专家建议,进一步思考专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800多字的研究计划调整说明中,列出了5个方面的调整内容,为下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云”开题的反思
线上开题也对开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开题者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包括答辩时间更长,提问更多,提问的自由度更高,网络传输信号要稳定等。与此同时少了身临其境的现场面对面交流,专家表述的意图是否能真实的被开题者理解,交流时的卡顿延迟也可能造成重要信息丢失。少了正式会场答辩的仪式感也往往伴随着少了一丝环境赋予的庄重气氛,容易让开题者松懈。这些都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本课题要有充分的了解和预见,网络开题之初对传输设备做好网络调试。郑重其自身心态,开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随意的态度,省时省力却不能减功减效。
疫情之下的在线开题有着其特有的特征,专家之间、开题者与专家之间、课题组成员之间都处于疫情阻断的分离状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求开题者有足够充分的准备。与以往线下开题相比不变的是内容,变化的是更高的要求和更郑重的心态。新的组织形态,亦是一种开题方式的创新实践,相信“新冠疫情”不仅给教育科研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推动着课题活动方式的不断革新。“云”在线开题是现场开题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教育科研今后将会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更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