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关于开展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2020年度阶段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市(州)教科所(院)和有关单位推荐,共有299项课题进入本次评审活动。经省教科院组织专家客观公平公正评审,评出拟获奖成果275项,其中一等奖42项、二等奖83项、三等奖150项。
现将拟获奖名单予以公示(见附件)。公示期自即日起,为期7天。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我院反映。
联系人及电话:杨贤科,028-85876182。
通信地址及邮编:成都市双流航空港黄荆路11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610225。
附件: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2020年度阶段成果拟获奖名单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0年11月2日
附件
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2020年度阶段成果拟获奖名单
一等奖42项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负责人 | 所属单位 |
1 | 公立学校“三权”自主下现代学校治理结构探索——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为例 | 胡 平 |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 |
2 | 突破教育质量保障“最后一公里”——监测评价结果反馈改进机制与成效 | 杜忠云 | 青羊区教育局 |
3 | 以“班级均衡”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 刘 斌 | 金堂县教育局 |
4 | 区域幼儿园游戏质量的管理研究 | 文贤代 |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 |
5 | 凉山学前幼儿学会普通话的有效策略实践研究 | 廖 虎 | 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
6 |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实施策略——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 | 张 勇 |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 |
7 |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与综合素质评价整合研究 | 蒋光平 |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
8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实践课程建构实践研究 | 杜建国 | 南充市嘉陵区金宝小学 |
9 | 促进学生实践参与的情境学习研究 | 刘启平 |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 |
10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儿童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区域实践研究 | 赖蓉辉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1 | 西部丘区县域学校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实践研究 | 谢洪麟 | 西充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
12 |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践研究 | 范建成 | 成都市新都区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 |
13 | 基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 卹 姗 | 南充市莲池幼儿园 |
14 | 基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衔接融合课程研究 | 吴海乐 | 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 |
15 | 生态视阈下乡村教师小专题教研范式的研究 | 蒋世界 | 游仙区教育和体育局 |
16 | 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优化策略研究 | 林 莉 | 江油市东方红幼儿园 |
17 | 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赵伟华 | 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校 |
18 | 吟诵、书法回归初中语文教学路径的实践研究 | 吴仕义 | 宜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9 | 小学生命德育体验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 权友慧 |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
20 |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 赵怀智 | 旺苍县教育局教研室 |
21 | 农村小学以“家规家风教育基地”为载体的传统文明教育的实践研究 | 伏大庆 | 剑阁县龙江小学校 |
22 | 依托综合实践基地的劳动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 欧 建 |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 |
23 | “1+3”对口帮带促进藏区教师快速提升实践与研究 | 杨昌莉 | 甘孜州乡城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
24 | “童乐文化”引领下的幼儿品格教育研究 | 王志英 | 青神县幼儿园 |
25 | 县域教师专业发展的“3.0”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 杨 宏 | 青神县教育和体育局 |
26 | 合力推进川剧优秀文化在小学传习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 雷雪松 | 广安市广安区厚街小学校 |
27 |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视域的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园本课程研究 | 黎晓玲 | 内江市实验幼儿园 |
28 | 融入童谣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 | 谢红梅 | 仁寿师范附属小学 |
29 | 本土古建筑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开发研究 | 陈 果 | 四川省犍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30 | 小学STEM教育空间建构策略研究 | 何 玲 | 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校 |
31 | 小学数学与科学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 胡运清 | 泸县教师进修学校 |
32 | 区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型建设研究 | 范元凤 | 攀枝花市东区教育体育局 |
33 | 以培养儿童美好生活能力为导向的“玩•美”园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 杨怀明 | 泸州市铜店街幼儿园 |
34 | “阳光课堂”教学成果在帮扶学校的推广应用研究 | 郭光恒 |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
35 | 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探究课程构建研究 | 卢永平 | 四川师范大学 |
36 | 融创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建强 | 四川教育报刊社 |
37 | 培养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 孙 锋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38 | 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以川中丘陵地区为例 | 廖善平 | 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39 | 区域推进面向未来的中小学全面育人五大体系建设 | 屈 直 | 德阳市教育局 |
40 | 县域教育现代化监测实践研究 | 尧逢品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41 | 构建多层级联盟形态下直播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 | 宋怀彬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42 | 教研共同体视角下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 李 成 | 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中心 |
二等奖83项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负责人 | 所属单位 |
43 | 基于 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研究 | 杨尚薇 |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
44 | 新时代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 李建萍 |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
45 | 以核心问题为中介的学校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 米云林 |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十二中学) |
46 | 支持学生创意表达的阶梯教学策略研究 | 姒建明 |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 |
47 | 积极教育理念下构建幸福校园的区域实践研究 | 邓志民 | 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 |
48 | 特色高中“文化+艺体”融合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为例 | 石东华 |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
49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程群建设实践研究 | 杜 琳 | 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 |
50 | 聚焦学生适性发展的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 杨书文 |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
51 |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城镇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 | 谭 戎 | 四川省新津中学 |
52 | 中职学校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研究--以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为例 | 严宗亚 |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 |
53 | 基于教学诊改背景下的中职学生学习质量多元化评价实践研究 | 陈 忠 | 富顺职业技术学校 |
54 | 聚焦高阶思维的三阶问题解决探究教学研究 | 刘付兵 | 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 |
55 | 卫生类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金课”建设研究 | 申 奎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
56 |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散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唐旭华 | 武侯区教科院 |
57 | 基于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 | 高志文 | 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
58 | “国培”延伸的中小学教师合作研修模式研究 | 魏良平 | 营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
59 | 农耕文化幼儿启蒙教育研究 | 肖凤碧 | 营山县机关幼儿园 |
60 | 新时代优质高中跨区域融合发展实践研究——以双流中学、大弯中学联盟为例 | 龙清明 | 四川省双流中学 |
61 | 生态型学校发展路径研究 | 黄长平 | 成都市金花中学 |
62 | 基于STEM理念的幼儿园项目活动开发实践研究 | 高 翔 |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 |
63 | 成长课堂理念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 康永邦 |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
64 | 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性阅读实践研究 | 罗忠秀 | 简阳市阳安中学 |
65 | 武侯区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研究——以武侯区教办幼儿园为例 | 唐开平 |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
66 | 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科学探索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 邓晓辉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 |
67 | 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 杨永刚 | 南充市高坪中学 |
68 | 1+X背景下中职校建筑类专业项目课程构建的研究 | 刘茂秋 | 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 |
69 | 农村中学普职融通“分流•分层•融合” 办学模式研究 | 李辉中 | 仪陇县第二中学 |
70 | 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 杨 凌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幼儿园 |
71 | 农村幼儿教育集团办园、联盟发展的机制和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 刘 晏 | 剑阁县普安幼儿园 |
72 | 基于3D虚拟技术的交互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在高中教学抽象空间领域的研究 | 王 辉 | 巴中市第二中学 |
73 | 县域推进民族地区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策略研究 | 丁 坤 | 兴文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 |
74 |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 | 罗 毅 | 苍溪县陵江镇第一小学校 |
75 | 新加坡“以能力为本位”职教理念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 | 马洪凯 |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 |
76 | 教育科研单位绩效工资的激励困境对策研究 | 季 娟 | 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77 | “专业+公司”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 袁勋伟 |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 |
78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策略研究——以唤马剪纸为例 | 黎海涛 | 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校 |
79 | 小学高段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陈玉培 | 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 |
80 |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深度开发与区域运用的研究 | 滕恒 | 宜宾市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 |
81 | 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何凤琼 |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
82 | 小学语文网络助推的一体化阅读实践研究 | 李 毅 | 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 |
83 | 智慧教育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 范会权 | 宜宾县教育和体育局 |
84 | 民族地区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 王 丽 | 兴文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中心 |
85 | 适应与超越:基于输入假说的中职英语生态教学模式研究 | 郭 健 | 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 |
86 | 数学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创新研究 | 何 静 | 眉山市丹棱县城区小学校 |
87 |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普通高中教师精准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 王洪伟 | 眉山市彭区第一中学 |
88 | 内江市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曾科清 | 内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89 |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吴 英 |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
90 | 以综合实践助力农村小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研究 | 李志刚 | 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 |
91 | 核心素养导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堂重构研究 | 高群仙 |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 |
92 | 小学美育活动系列化实践研究 | 侯 旺 | 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 |
93 | 构建幼专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 | 段东升 |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94 | 基于社区家庭资源整合的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 陈世俊 | 资中县重龙镇第一幼儿园 |
95 |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教师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 李清树 | 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96 | 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治疗工作坊”实践探究——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 | 赵 琼 | 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 |
97 | 基于地域特色的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 窦红霞 | 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
98 | 基于核心价值观的小学德育活动序列建构及实施策略研究 | 刘 萍 | 内江市东兴区高桥小学 |
99 | 正道语文:百年语文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坚守 | 李华平 | 四川师范大学 |
100 | 基于“四有”教师培育的普通高中复盘式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 万清海 | 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 |
101 | 基于“情润”教学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建构策略研究 | 王志勇 | 泸州市龙马潭区教师进修学校 |
102 | 中职学校众创空间识引培孵推工作模式实践研究 | 张永鸿 | 四川省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
103 | 新时代区域推进中小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研究 | 王 鑫 | 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 |
104 | 四川省高校体育展业设置评价研究 | 张晓林 | 四川师范大学 |
105 | 新高考背景下西部县城普通高中教师素质能力“三位一体”提升模式研究 | 张连奇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
106 | “快乐星期五”特色校本课程的 完善及应用研究 | 王晓波 | 攀枝花市凤凰小学校 |
107 | 幼儿生活素养启蒙实践研究 | 涂 蓉 | 乐山市实验幼儿园 |
108 | 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组织管理研究 | 陈如君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
109 | “三•三”课堂教学展评研训活动模式构建及实施研究 | 张鸿博 | 达州市达川区中小学教研室 |
110 | 幼儿园STREAM园本课程构建实践研究 | 陈光前 |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幼稚园部) |
111 | 建构幸福教育“六艺”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 周 健 | 泸州市泸州师范附属小学城西学校 |
112 | 以“三步式教学案”为载体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 李 果 | 四川省米易中学校 |
113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升教学策略研究 | 吴中林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114 | 中小学校事务性工作现状调查——以资阳市为例 | 刘若星 | 资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15 | 县(区)管校聘运行机制研究 | 付先庆 | 德阳市旌阳区教师交流和教育人才服务中心 |
116 | 基于科研素养的县域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研究 | 杨盛目 | 四川省乐至县教师进修学校(乐至县教研室) |
117 | 培养语文素养的小学电影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 罗绵强 | 四川省德阳市实验小学校 |
118 | 以问题探究方式培养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 | 李 群 | 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119 | 德阳市普通高中名著阅读课程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 曾生辉 | 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20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大县职业教育核心功能重构研究——以中江县为例 | 刘文广 |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
121 |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学生化学、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 葛万明 | 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122 | 西部农村地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究 | 陈朝禄 | 绵竹市特殊教育中心校 |
123 | 微课资源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 刘宗泽 | 资阳市雁江区教育局 |
124 | 基于农村高中生生涯规划的自我同一性调查研究 | 汪 毅 | 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
125 |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幼儿游戏行为的教师解读困境与策略的研究 | 罗 莉 | 德阳市罗江区第一幼儿园 |
三等奖150项
序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负责人 | 所属单位 | |
126 | 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 周德华 | 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 | |
127 | 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 袁 宁 | 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中心 | |
128 | 基于学生课程体验反馈的校本生态体育课程体系设计与调整 | 何 为 | 成都市华阳中学 | |
129 | 中心城市主城区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 叶 筠 |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 |
130 | 蒙顶山茶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实践研究 | 杨玉芬 | 雅安市名山区实验小学 | |
131 | 初中生成长规划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 刘汉斌 | 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 | |
132 | 指向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智趣课堂实践研究 | 杨成方 | 宁南中学 | |
133 | 基于“SPM”模式下小学体育游戏化地方教材开发研究 | 罗新萍 | 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 | |
134 |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控辍保学有效策略研究 | 邓佑忠 | 甘洛县新华中学校 | |
135 | 生本理念下的幼儿园区角数学活动实践研究 | 何芳舒 | 简阳市简城第一幼儿园 | |
136 | 幼儿园生命体验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 巫晓萍 | 成都市新都区机关幼儿园 | |
137 | 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活动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 何 霜 | 四川省新津县职业高级中学 | |
138 | 《幼儿“8S”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的园本课程构建研究》 | 徐途琼 |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幼儿园 | |
139 | 区域内“互联网+”教师培训监管策略研究 | 何 燕 | 自贡市自流井区基础教育中心 | |
140 | “校本场馆学习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原课题名:“基于校本场馆学习课程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研究”) | 赖晗梅 |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 | |
141 | 模块化科技校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 谢建明 | 雅安市雨城区第四小学 | |
142 |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研究 | 蒲长征 | 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 | |
143 | 构建嘉绒藏族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体系的实践研究 | 刘 江 | 宝兴县硗碛藏族中学 | |
144 | 中小学微班课主题系列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 张 燕 | 四川省汉源县第一中学 | |
145 | 基于研学旅行的营地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 张映雄 |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 | |
146 | 基于MOOC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 董华娟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附属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 |
147 | 大数据在区域初中教育质量分析与精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陈明英 | 雅安市名山区教育局 | |
148 | 构建“3+2”区域联动模式助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统筹发展的研究 | 王 刚 | 雨城区师培中心 | |
149 |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张 怡 | 自贡市第一中学校 | |
150 | 以电子工程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周昌鲜 | 成都石室中学 | |
151 | 精准扶贫中彝汉地区学校本土文化交流策略研究 | 熊 东 | 越西县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教研室 | |
152 | 基于观察反思的教师自主发展共同体构建研究 | 何 煦 | 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实验幼儿园 | |
153 |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企业领办专业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 | 张 涛 | 四川省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 | |
154 | 以联盟为载体的区域推进课程建设策略研究 | 刘长清 | 成都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
155 | 以童谣为载体的幼儿美育实践研究 | 陈 彬 | 南充市顺庆实验幼儿园 | |
156 | 中国古代农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张晓彬 | 四川省南部中学 | |
157 | 聚焦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引导研究 | 蒲春燕 | 成都市娇子小学 | |
158 | 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内地西藏班(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 黄国民 | 四川省成都西藏中学 | |
159 | 农村区域龙头学校智慧教育建设路径研究——以四川省大邑中学为例 | 刘克和 | 四川省大邑中学 | |
160 |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 刘海淹 | 四川省蓬溪实验中学 | |
161 | 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机制研究 | 蒲大勇 | 南充市嘉陵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 |
162 | 县域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建设实践研究 | 王丽君 | 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 |
163 |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多元评价实践研究 | 符 立 |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 | |
164 | 监测评估视域下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 | 先 敏 | 四川先行教育研究院 | |
165 | 普惠性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 任 涛 | 西充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 |
166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 苟朝均 |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 |
167 | 基于学习空间的“小学语文主题统整”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 | 陆小平 | 遂宁市河东实验小学校 | |
168 | 初中课堂活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 李黎明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校 | |
169 | 小学大课:构建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研究 | 刘 静 |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南区) | |
170 |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以及民众精准脱贫获得感评价研究 ——基于彝区“9+3”教育扶贫的研究 | 张建如 |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 |
171 |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构建 | 陈小刚 |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 |
172 | 四川省高职院校科普基地建设及课程开发研究 | 王蓉霞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
173 | 基于STEAM理念的尚美课程优化行动研究 | 宿 强 | 成都市成华小学校 | |
174 | 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校园足球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 陈 森 | 阆中市滕王阁小学校 | |
175 | 预防民族地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 杨 琳 | 阿坝州九寨沟县教研室 | |
176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中学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 曾振宇 | 四川省营山中学校 | |
177 | 心理资本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 张 娜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
178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陈 然 | 巴中市巴州区第四小学校 | |
179 | 县域推进星级美丽学校建设实践研究 | 严 杰 | 高县教育体育和文化广电局 | |
180 | 巴山耕读文化融入中学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 | 颜邦辉 | 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中学 | |
181 |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思维拓展训练策略的研究 | 赵茂森 |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 |
182 | 农村普通高中“学本教育”视野下的“问题--对话--建构”教学策略研究 | 王海元 |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 |
183 |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杨 慧 |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184 | 基于送教上门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对策研究 | 贾国华 | 巴中市巴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 |
185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爱心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 斌 |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186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学校美育实施的实践研究 | 吴俊宏 |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 |
187 | 基于学科素养的中学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 梁树超 | 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
188 | 农村普通高中美育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 何雪松 |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 | |
189 | 农村初中留守困境儿童替代服务校本实施策略的研究 | 李 强 | 广元市昭化区卫子初级中学 | |
190 | 小学乡土乡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 马 龙 | 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校 | |
191 | 中等职业学校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叶剑忠 | 四川省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 | |
192 | 核心素养视角下运用数学方法优化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 王 进 |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 |
193 | 农村高中生实践创新素养的校本化培养策略研究 | 金昌福 |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 |
194 | 普通高中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 何雄林 | 四川省剑阁中学校 | |
195 | 大学物理实验与理论融合教学的改革 | 郭袁俊 |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 | |
196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生化学思维建模的实践研究 | 雷 斌 | 四川省通江中学 | |
197 | 利用思维导图实施部编版识字与拼音双轨并行教学的策略研究 | 董 君 | 巴师附小兴合国际学校 | |
198 | 基于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研修联盟构建研究 | 左坤周 | 四川省剑阁县白龙中学 | |
199 | 新高考背景下山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 | 唐安康 | 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 |
200 | 学前儿童动作技能发展协调障碍运动康复干预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 | 余建平 |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201 |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及干预策略研究 | 康 钊 | 西华师范大学 | |
202 | 基于“金课”理念下的《建筑CAD》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 陈良英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203 | 川剧进入农村小学的实践研究 | 任宗成 |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鼎屏小学 | |
204 | 高中语文教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 | 谢德文 |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 |
205 | 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 许自君 | 内江市第三小学校 | |
206 | 产教融合视域下“双线并进、五共协同、七位一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李俊泓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
207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 郭 春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
208 | 小学语文童话主题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 龙 茜 | 内江市资中县水南实验学校 | |
209 | STEM理念下的小学科学生活实验实践研究 | 詹 纯 | 内江市威远县实验小学 | |
210 |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 王 君 | 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校 | |
211 | 多民族中学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 林定金 | 四川省泸定中学 | |
212 | 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以康定市民族中学为例 | 谢 敏 | 康定市民族中学 | |
213 | 小学写作中植入儿童诗歌的教学策略研究 | 周晓华 | 眉山市彭山区凤鸣镇灵石小学 | |
214 |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初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研究 | 蒋慕鸿 | 华蓥市溪口初级中学 | |
215 | 幼儿园“七色花”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周 颖 | 武胜县沿口镇第三幼儿园 | |
216 | “三贤”文化背景下的初中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 余碧波 | 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 | |
217 | 融入地域体育游戏的幼儿园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赵 娟 | 眉山市彭山区机关幼儿园 | |
218 | 基于本土文化传承的自主探究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以丹巴高中为例 | 马晓莉 | 丹巴高中 | |
219 | 农村学校连片推行“尚善教育”实践研究 | 陈世万 | 武胜县万善教育督导责任区 | |
220 | “五感教学法”在美术课中的运用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 李玉琼 | 成都师范学院 | |
221 | 小学应急救护教育策略研究 | 陈光元 | 四川省内江市第十小学校 | |
222 | 城市小学劳动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 何向东 | 内江市第一小学校 | |
223 |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 | 曾德贵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
224 | 智慧课堂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 | 高清利 | 四川省内江市西林中学 | |
225 | 音乐学新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杨 玲 | 成都师范学院 | |
226 | 新形势下高职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与实践 | 吴 建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
227 |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语言品质培养策略研究 | 陈春燕 | 犍为县机关幼儿园 | |
228 | 川剧文化进农村校园的实践研究 | 罗文斌 | 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小学校 | |
229 | 问题解决式团队教研研修模式的实践研究 | 吕 伟 | 攀枝花市西区教研室 | |
230 | 农村学校精准扶贫户儿童扶志扶智策略研究 | 杨友周 | 宣汉县芭蕉镇新农中心校 | |
231 | 凸显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 赵绪昌 | 宣汉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 |
232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程解读力与课堂优化力培养研究 | 赵开植 | 四川省万源中学 | |
233 | 幼儿园布类器械体育游戏教育效能研究——基于场地资源受限幼儿园体育游戏质量提升的教改实践 | 吴 红 | 乐山市城北幼儿园 | |
234 | 听障特教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程生态构建实践研究 | 吴 用 | 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 |
235 | 农村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的教学效能研究 | 黄成田 |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高级中学 | |
236 | 艺术院校戏剧影视表演本科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 韩 涛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
237 | 新高考背景下民族地区普高贫困生生涯规划课程研究 | 李 强 |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中学校 | |
238 | 农村小学生劳动素养重塑实践研究 | 刘成章 | 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小学校 | |
239 | 基于“三雅”校园文化背景下的校本研修的实践与研究 | 刘正芬 | 泸州市广营路小学校 | |
240 | 普通中学知识产权教育实践性研究 | 杨佳友 | 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校 | |
241 | 攀枝花三线建设人文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辜良超 | 攀枝花市第七高级中学校 | |
242 |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深度学习研究 | 杨荣国 |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 | |
243 |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小学环保教育特色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 袁中学 | 宣汉县南坝镇昆池中心校 | |
244 | 小学生课堂核心问题的研创学习导引实践研究 | 赵清华 | 乐山市实验小学 | |
245 | 新时代背景下乡镇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 | 张小强 | 宣汉县师源外国语小学 | |
246 | 以校园案例为载体的德育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起学赋 | 攀枝花市仁和区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 |
247 | 小学博雅教育的农村化构建实践研究 | 向桂英 | 峨眉山市实验小学校 | |
248 | 高中英语前置式随文识词教学法研究 | 宋渝江 | 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
249 | 高中生群文阅读关键能力的教学培养实践研究 | 赵仲明 | 四川省犍为第一中学 | |
250 | 基于“三情分析”的“研训一体”校本师训实践 | 张如栩 |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 |
251 | 基于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文化传承的袖舞课程改革 | 熊 曦 | 四川师范大学 | |
252 | 农村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N(项目群)”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 唐发忠 | 什邡市禾丰小学 | |
253 | “说历史”主题探究式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 | 梁 毅 | 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 | |
254 | 四川省中小学“家乡的歌”微课资源库建设研究 | 徐 伟 |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
255 | 高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以函数教学任务为例 | 黄 勇 | 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
256 | 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共建的实践研究——以中江县为例 | 刘 伟 | 中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 |
257 | 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DDCA”体系实践研究 | 李知敬 | 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 | |
258 | 基于儿童立场的农村小学版画教学策略研究 | 漆 丹 | 四川省安岳县岳阳镇小学 | |
259 | 大数据背景下县域内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调查研究 | 代志荣 | 德阳市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 | |
260 | 高危中职生临界预防实践研究 | 杨光和 | 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 |
261 | 新建校“幸福•智慧教师”自主成长策略研究 | 王 健 | 资阳市雁江区城东新区航向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 |
262 |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 刘 鑫 | 四川省什邡中学 | |
263 | 基于“目标•评价一致性”的“生动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 刘光兵 | 广汉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 | |
264 | 家校共育中家长学校服务的探究 | 黄文健 | 广汉市教育局 | |
265 |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阶段研究报告 | 何义萍 | 四川省乐至中学 | |
266 | 开发利用区域资源建构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研究 | 罗 岚 | 德阳市罗江区深雪堂小学校 | |
267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重构策略的实践研究 | 李 良 | 安岳县双龙街乡初级中学 | |
268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生命状态构建的实践研究 | 郑 果 | 四川省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 | |
269 | 中学语文教学整合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研究 | 邓祖明 |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 |
270 | 偏远农村薄弱学校校本研修策略实践研究 | 廖泽兵 | 安岳县云峰乡中心小学 | |
271 | 幼儿园乡土文化主题游戏创设研究 | 张 莲 | 乐至县幼儿园 | |
272 | 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信念系统构建的生态机制与介入策略研究 | 江世勇 |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
273 | 职业高中专业课任务驱动课堂学习的多元评价研究 | 袁玉贵 |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 |
274 | 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策略研究 | 陆永红 | 乐至县第二幼儿园 | |
275 | 农村职业高中“小组岗位制”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 邓建国 | 四川省乐至县高级职业中学 |